哪一本书中的人物让你看到了自己?
“我”在作者笔下的世界中由于某种性格上的特质走向了一条独属于“我”的路。我们在其中看到了自己,发现了自己,也重新认识了自己,但是我们最后不一定会成为书中的“我”。
01
@周二丹
《我的天才女友》中的莱农的角色。
她不够聪明用努力来弥补,不够勇敢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来处世,不够漂亮用才华来吸引异性,不够有钱有权用婚姻来搭桥,大部分时候她是趋利避害的,一心只想做别人眼中的优秀,很少放肆做自己。
所以她会和莉拉做朋友,莉拉偏执勇敢漂亮又直接,这些个性是她做不到的那部分【人格体现】,所以我怀疑莉拉的真实存在性,会不会是莱农的幻想,毕竟莱农是个作家。
大部分女生都想做莉拉,但都活成莱农,且已经不易了。
02
必须是《围城》里的方鸿渐,时而自卑,时而羞愧,时而优柔寡断,没有什么本事,也没有好运气,仅仅是活着。抓不住幸福,最后把生活过得一地鸡毛。
书中评价方鸿渐的一句话:“你并不讨厌,确也全无用处。”
03
一定是《飘》里的郝思嘉😊当然不是那般美貌,而是即便世界坍塌,也有勇气和决心,白地重建的生命力。
04
《人性的枷锁》毛姆
年少的自卑,年轻的茫然和慌张,对情所困为情所伤,最终因为穷而大哭一场,到坦然的面对自己,接受这样的生活。
05
红楼梦的鸳鸯,她绞断发,以死与婚姻作抵抗。那个女儿无言的时代,她发毒誓,叩天地,宁愿日头月亮照着嗓子,从嗓子里头长疔烂了出来,烂化成酱,她也不愿结婚。二十一世纪,鸳鸯女仍在,红楼梦未完......
06
范进,裸辞一年考了一次又一次的事业编,当代范进,甚至还不如范进的废物🚬
07
简奥斯汀《理智与情感》中的埃莉诺。理智成熟,隐忍克制,这样的女人是会得到幸福的,因为懂得自己要什么,有分寸,知轻重。虽然有时有些压抑深沉,却是可敬的。
我感觉我这是另一种自恋,哈哈哈。
08
看了《包法利夫人》才知道,原来自己的很多小个性,小得意,不过是一种虚荣心罢了,我本平凡,却需要不断认识自己的平凡。
09
马尔多罗
他对生活感到厌倦,对行走在人群中感到羞耻-这些人和他不相像,绝望占据了他的灵魂,他像山谷中的乞丐一样孤独地游荡。
如果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把孤独当作伴侣,他便向天上抬起眼睛,勉强忍住责备上帝的泪水;但是,他不回答,这个唐突的问题在他那眼睑的白雪上撒下清晨的红玫瑰。
他一边挨打,一边微笑,并对他们谈起许多他研究过的、对还没跨过青春门槛的人大有教益的人文科学,谈起人类的命运,完全公开了他心灵中诗一般的高贵,他的话语充满情感,充满智慧,看守们因自己犯下的罪行而大惊失色,松开他折断的臂膀,跪倒在他的脚下,请求饶恕并获恩准,然后带着人类身上平日罕见的崇敬神情离去了。
当他看见一男一女在梧桐小路上散步时,便感到自己的身体从下到上裂成两半,每个新的部分要去搂抱一个散步的人,但这只是一种幻觉,理智马上就夺回了自己的帝国。
他被这种大逆不道的、仅仅来自他自己的假设所伤害,便以自尊心为掩护坚持孤独地待在痛苦中,没有安慰。
小鸟儿醒来,透过树木的枝叶出神地凝视这张忧郁的脸庞,夜莺不愿唱起它那水晶的咏叹调。
《马尔多罗之歌》
10
《人间便利店》
书中的女主公18年以来在一家便利店上班,从没换过工作,也没有谈恋爱结婚,每天机械般地重复着上班,下班,一个人生活。
身边的人总觉得她不正常,而她清晰地知道自己是很正常的人类,做着一切正常的事情,可就是给别人以非常的感受。
我是一口气在书店里读完的这本书,在阅读她的那几个小时里,我完全沉浸在书中,感觉自己已经变成了那个女主一样,就像是在阅读我自己的生活。最后一页读完,久久不能合上书,无法走出那个情境下,因为太符合我自己了……
11
《活着》没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事情,读了超过3遍,真是震撼人心的好故事,福贵让我觉得活着就好。
12
伊丽莎白·吉尔伯特的《Eat Pray Love》中的女主。
第一次读时,虽然已经快三十岁了,但读了开头就放弃了,觉得女主真的是无病呻吟,太作了。
现在自己快四十岁了,再读时却被深深感动了,因为这时的自己已经明白了:痛苦就是痛苦,没有高低贵贱之分,每一份痛苦都不应该被轻视。
如书中所说,“…all the sorrow and trouble of this world is caused by unhappy people…”
所以,想尽办法让自己快乐,或者说,让自己不那么痛苦,是每个人应该努力去做的事。
也许,因为这份努力,不仅你自己,你身边的人也会少一分痛苦。
13
太多了……
《红发安妮》里面的安妮,话痨、脾气有点急,以浪漫的想象化解生活的艰辛与平淡;
《艾玛》简·奥斯丁的作品中最喜欢的一部,以前觉得自己跟艾玛一样,有点傻大姐,特别热心肠,但艾玛太爱牵线搭桥和八卦(这点我不是这样的),说话过于直接、难免伤人,但勇于承认错误和真诚道歉;
《约翰·克里斯朵夫》里主人公的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倔强与艺术家的清高,有种令人钦佩的克服苦难的坚毅精神,我想我也有类似坚韧的品质。并非自夸,而是有着类似的人生态度。
其他的一时想不到,这三个是第一时间冒出来的。
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会让人联想起自身,不完全相同,或者有部分相同的感悟或发现,或者有类似的处境和只在困境时才产生的观点。每当在文学作品中遇到跟自己相似的人物,就会产生强烈的同情或愉悦,那些情感的涌动让我们爱上阅读。
14
十几岁的时候看《简爱》,看到小简爱被舅妈责骂后关在黑屋子,她感觉很孤单,那一段,我深有体会。每次被爸妈批评教育后,我回到自己的房间,也是这样的孤单。一转眼,我已经长大了。看了很多书,但是我的境遇在不断变化,很少再在书中看到自己了。
15
生平第一次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废物,问题是,我一直都是个废物,却从来没有自知之明。
我唯一擅长的是赢奖学金和奖品,这个时代快要结束了。
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匹赛马,困在一个没有赛马跑道的世界上,或者像一名学院冠军队的橄榄球运动员。突然得西装革履地到华尔街去上班,家里壁炉台上一只小巧玲珑得金质奖杯是他往昔荣耀得缩影,奖杯上刻着日期,就像墓碑上的日期一样。
我看见我的人生像小说中那棵无花果树一样,枝繁叶茂。
在每一根树枝的末梢,一个个美妙的未来,仿佛丰腴的紫色无花果向我招手,对我眨眼示意。一枚无花果是丈夫、孩子、幸福的家,另一枚是名诗人,又一枚是才华出众的教授……在这些无花果的上上下下,还有许许多多我不大辩认得出的无花果。
我看见自己坐在这棵无花果树的枝桠上,饥肠辘辘,就因为我下了决心研究摘取哪一枚果子。我坐在那儿左右为难的时候,无花果开始萎缩、变黑,然后,扑通扑通,一颗接着一刻坠落在我的脚下。
———西尔维亚·普拉斯《钟形罩》
16
虽然有点厚脸皮,但看到《红楼梦》里的史湘云真的好代入自己“说你没有心你又偏有心。”
天真有余,口无遮拦,偏又人后辛苦,小姐身子丫鬟命,外向的孤独患者。书里最喜欢她,娇憨可爱,想想结局和遭遇不免心痛。
17
“我惧怕自己不是美玉,因而刻意不去刻苦打磨;我又对自己会成为美玉尚存半分希望,因而也无法庸庸碌碌地与瓦砾为伍,我渐渐远离俗世,疏远世人,结果,愤懑、羞惭和愤恨渐渐滋长了我内心怯懦的自尊。”
——中岛敦《山月记》
18
“那个怯怯的姑娘曾经怯怯地分享人生,怯怯地交换友情;也曾经拙劣地改变自己的外貌,拙劣地模仿某种风情。”
这好像就是在说我。
——八月长安《阿紫》
19
我妈妈说,你读这么多书,咋越学越不懂事呢,她大概不知道,我读的书越多,会把我拉得离他们越远。
20
社恐是借口
就是想要手里时时刻刻捧着书
-END-
编辑整理 | 阿里梅梅
来源| 豆瓣话题
■ 往期精选
这一届年轻人的年度情绪:emoha!
日本的《诗经》,历经千年依然勾起人们内心最纯真的情感
“我喝酒是为了让读到的书永远使我难以入眠”